2018年銀行校園招聘考試:法律知識精選練習(6)
1.有關人權,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A.人權是一個社會歷史的范疇,不同社會、不同階級有不同的人權觀
B.人權的本質特征是自由和平等,其實質內容和目標是人的生存與發展
C.享有人權的主體是所有的人,不僅包括單個的人,也包括人的結合
D.人權就是“人的權利”,是天賦的,和公民權是一回事
2.存疑時有利于被告原則是指在刑事訴訟中遇到事實無法查清或查清事實所需成本過高的情況,依照有利于被告的原則判決。根據上述定義,下列表現符合該原則的是:
A.因缺少直接證據證實被告人有罪,法院對被告人做出無罪判決。
B.無法確信某犯罪行為是否超過追訴時效時,應當追訴。
C.檢察機關認為被告人犯罪情節顯著輕微,決定免于起訴。
D.法院在認定被告人犯有數罪或一罪之間存在疑問時,發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
1.答案: D
解析:
人權是指“人,因其為人而享有的權利”,即每個人都是享有人權的;公民權是指一國公民在法律上所具有的一種能力或資格。當人表現為某一國家的公民,人權實際表現為公民權。因此,人權和公民權緊密聯系,但并不是一回事
人權與公民權緊密聯系,但人權并不等于公民權。從人權觀念的發展過程我們知道,封建專制國家阻礙人權,甚至殘害人權,才使人們提出人權口號。強調人權保護的目的主要是針對、防范國家權力成為專制權力進而殘害人權,因此公民權并不能作為實現人權的唯一途徑。同時,人權作為人類的一種理想比法律上的公民權和現實中人權具有更廣泛的意義
排除法。“人權”和“公民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以D項“人權和公民權是一回事”的說法錯誤
2.答案: A
解析: 存疑時有利于被告原則的關鍵要件包括:(1)事實無法查清或查清事實所需成本過高的;(2)有利于被告的原則判決。結合選項來看,A項中,“缺少直接證據證實”符合(1),無罪判決符合(2),符合存疑時有利于被告原則;B項中,“無法確信某犯罪行為是否超過追訴時效”符合(1),但“應當追訴”則不利于被告,即不符合(2);C項中,沒有“事實無法查清或查清事實所需成本過高的情況”,不符合(1);D項中,并沒有無法查清的事實,只是暫時還沒有查清,不符合定義中“存疑時”時的情況,即不符合(1)。因此,本題答案為A選項。